2025年8月12日,吉林大学高压与超硬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战略规划与学术交流研讨会在长春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蒋大勇,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陈耀辉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实验室主任刘冰冰主持,实验室建设汇报、学术报告环节由薛其坤教授主持。

张希在致辞中向各位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高压与超硬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关心帮助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全国重点实验室是代表国家水平的科研中心,要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围绕国家需求开展工作;要依据解决科学问题的属性不同,采取最适合的科研组织方式;要高举开放与交流合作旗帜,加强与校内和相关单位、不同学科的交流合作,坚持对国内外开放,不拘一格请人才,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潜力。
蒋大勇、陈耀辉分别代表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科协向各位专家表示欢迎,对各位专家给予吉林省科技事业和吉林大学发展建设的关心支持表示诚挚感谢。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吉林省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在国内率先出台关于支持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的若干举措,高位推动,强化协同,多措并举助力实验室提质升级。希望实验室紧抓“十五五”期间国家科技创新历史机遇,积极承接国家重大攻关任务,更加深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吉林大学科研院院长常毅宣读了高压与超硬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战略指导委员会名单。张希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薛其坤教授、副主任邹志刚教授,战略指导委员会主任顾秉林教授、副主任邹广田教授及委员会专家颁发了聘任证书。
薛其坤、顾秉林代表新一届委员会讲话,祝贺高压与超硬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和更名成功,肯定了实验室在解决世界前沿重大科学问题、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培育优秀人才、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感谢上一届学术委员会和战略咨询委员会对实验室发展给予的关心、指导和帮助。
刘冰冰从实验室的战略定位、建设方案、建设基础与新进展、创新举措与条件保障等方面作了重组后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报告。实验室优秀人才代表刘兆东、吕健、黄晓丽、殷红教授分别就大腔体高压新技术、高压计算方法与软件、富氢高温超导、氮化硼功能应用作学术报告。
报告后,委员会各位专家就实验室的建设方案、未来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进行深入充分的交流和指导,希望实验室继续保持在高压和超硬材料领域的特色优势,在聚焦重大科学问题、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等方面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模范和引领作用,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化高压综合极端条件与物理、化学、地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大与其他国家级平台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做出更多原创性成果。最后委员会审议了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课题。
会后,各位委员和专家实地参观、考察了实验室及新落成的展厅及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高温高压大体积材料研究系统”。
吉林省科技厅、吉林大学科研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高压与超硬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等70余人参加会议。